您当前的位置: 首 页 > 急救综合 >> 急救动态
心跳重启,生命护航——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能力提升显著
发布时间:2024-11-06  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  阅读次数:437   
2024年2月至9月,市急救中心直属分站共对147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了抢救,其中12名患者恢复自主循环,4名实现了脑复苏,复苏成功率达8.16%。共实施气管插管52例,插管率高达35.3%。广泛应用心肺复苏机,特别是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,使整体指标和效果较往年有了显著提升。

案例一

4月7日,海州区一名67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,伴有胸闷、气短、呼吸困难、大汗淋漓、全身乏力等症状。自行就医途中突发晕厥,家属立即拨打120求救。苗新和团队迅速赶到,现场评估时患者呼吸心跳骤停。苗医生立即上心肺复苏机、气管插管,静推肾上腺素等。待送达医院时,患者转为窦性心律,氧饱100%,意识恢复,生命体征平稳。


案例二

6月30日,连云区西小区附近一餐馆内,一名老年患者因气道异物导致心跳呼吸骤停。通过手机定位和电话回访,副主任医师吉强国及其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采用胸外心脏按压、气管插管、药物复苏等专业手段,患者迅速恢复意识,转危为安。

案例三

7月5日,一名胸痛患者在家自行用药无明显缓解,拨打120求救。副主任医师王家龙团队根据手机定位和电话回访,及时到达现场。通过心电图检查,初步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,嘱患者平躺休息,并给予现场药物处理。途中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伴抽搐,监护仪心电提示室颤,王医生立即实施电除颤和胸外按压,患者迅速恢复意识,心律转为窦性心律,随即转入相关医院导管室行再灌注手术。后续了解,患者手术成功,康复出院,成功实现脑复苏。


成功案例仍在延续......

心肺复苏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院前急救能力,特别是对急危重症处理水平。通过以下几方面努力,中心持续提高团队整体院前急救能力:

1. 精准定位,快速响应:利用手机定位和电话回访,精确锁定报警地点,最大限度地判断病情,充分准备可能需要的医疗设备,缩短急救反应时间,第一时间抵达患者身边。

2. 团队协作,日常培训:加强团队配合,通过定期培训,提高协作的熟练度和有效性,将日常训练视为实战,最大限度提升现场处理能力。


3.  病例讨论,持续改进:定期开展病例讨论和现场视频回顾,查找问题、差距和不足,分享成功案例,吸取经验教训,提高业务水平,以点带面,最终实现高水平的院前急救能力。


通过上述举措,中心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抢救领域成绩显著。我们将继续秉持专业精神,不断优化急救流程,提升团队素质,为更多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,守护人民生命健康。